生命探索(A) 扫二维码继续学习
( 0人 )
课程介绍

一、课程设计背景:

自然环境中数量庞大的微生物群体生成的生物物质总量为(2-10)×1012kg(以碳计),和所有动物(包括人类)所形成的自然界生物物质总量(6-11)×1012kg是处于同一个数量级,是人类不可不重视的生物群体,随着对微生物越来越多的研究和利用,广泛影响着我们当今社会的进步、技术和科学的发展水平。
本课程试图把教学中科学理论部分与当今社会活动和技术发展联系起来,从学生的需要与兴趣出发,以阐述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交互作用为框架,不仅仅局限于学科本身概念的完整,更注重实际应用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以及生物道德教育(bioethicaleducation)等相关的內容。

二、课程目标:

1、让学生通过自主性的动手设计和实验,掌握基本的生物学实验技术和研究方法,培养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和合作的能力,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多媒体教学、网络信息、讨论、演讲等形式,了解微生物学发展史、身边的微生物类群及分布、微生物的代谢、营养和生长、微生物的生态和遗传、微生物感染和人体免疫、微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等基本知识。
3、重点探究校园池塘产生污染的可能原因和如何防治污染保护池塘生态环境,探究好氧微生物与水质污染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鼓励学生做进一步的研究
4、教育学生以科学态度对待身边的微生物,自觉地参与环境保护和关爱生命的活动。

三、课程内容及安排:

1、了解本课程的内容和实施方案,用显微镜观察识别几种常见微生物并学会生物绘图法,对微生物有些感性认识。
2、了解微生物学的发展史(1),简介细菌的自然发生学说和非自然发生学说的矛盾焦点以及解决方法,说明学术争论是科学进步的必然过程和实验的重要性。
3、了解微生物学的发展史(2),介绍见证生命遗传的物质基础DNA的三大著名实验。
4、介绍身边的微生物类群及分布(1),观察识别几种常见微生物,了解微生物种类和特点。实验:空气、水、土壤中的细菌
5、介绍身边的微生物类群及分布(2),观察和分析上节课的实验结果。
6、学会实验总结和分析:提出疑问,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六种常见微生物的采集、培养和观察,了解它们的生长环境、生活条件、形态特点;开展研究性的合作学习活动。
7、观察和分析实验“微生物的采集、培养和观察”。
8、了解微生物的代谢、营养和生长,介绍消毒和灭菌的概念和方法以及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9、实验分析和显微观察学校池塘水中的原生动物和藻类,进一步探究校园池塘产生污染的可能原因和如何防治污染保护池塘生态环境,请设计一种可行性方案。
10、微生物生态和遗传。
11、微生物感染和人体免疫:了解病毒(重点SARS和禽流感),抗病毒治疗机制、人体主要免疫器官,免疫系统的功能、SARS和禽流感研究方向;知道常用的化学消毒剂和杀菌剂。
12、使用计算机网络查询资料,学会利用计算机网络查找有关生物资料和信息;学会运用所知知识和信息解决实际;在小组内开展互助合作的研究性学习
13、了解微生物对食品工业的贡献和米酒制作的原理,实验:制作酒酿
14、各小组汇报交流上节课所获得的资料和信息,发表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在小组间开展课题式的研究性学习。

分班情况:

本课程设置A、B两个班级,上课内容相同。

课时列表
  • 本次开课

    已结束

  • 开课:09月23日 00:00

    结束:01月09日 00:00

任课老师